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文明创建

Civilization create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文化园地

走进西非几内亚

发布时间:2009-08-23 14:08:00     次浏览
作者:何明远几年前,我和兄弟省份的另外两位勘探工作者,受中国地质工程公司海外部的借聘派遣,一路风尘走进大西洋彼岸神秘的西非国家——几内亚,在那里我们亲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风土人情和有趣的故事,加深了我们...

  作者:何明远

  几年前,我和兄弟省份的另外两位勘探工作者,受中国地质工程公司海外部的借聘派遣,一路风尘走进大西洋彼岸神秘的西非国家——几内亚,在那里我们亲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风土人情和有趣的故事,加深了我们对这个神秘国度的了解。在此整理成章(其中几个篇章已于《地质勘查导报》发表)呈奉给读者,聊作纪念吧。

  一、几内亚热土

  我们是二零零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由北京乘埃航波音767机飞抵埃塞俄比亚,由埃塞俄比亚乘机到马里共和国,再由马里转机到几内亚。

  几内亚地属西半球,位于西部非洲大西洋沿岸,属撒哈拉以南国家。灿烂的阳光,碧绿的大海,茂密的原始森林构成了美丽的几内亚版图。几内亚的气温相对于马里要凉爽的多,常年平均气温也就在三十度左右。几内亚一年只有两季,即雨季和旱季。每年的五月至十月为雨季,十一月至次年的四月为旱季。

  几内亚是个美丽的国家,旅游资源和天然矿产十分丰富。而我最喜欢的却是那里的无限天空。当我每天早晚坐车穿行于起伏的山峦公路时,总是喜欢远眺那无边的天空,那明净无边的蓝天上总是乱云飞渡,不断地变幻着一幅幅气势恢宏绚丽而又壮观的画卷,让你的心灵在陶醉之时又不断地得到净化和升华,那是画家和诗人灵感激发的最佳去处。

  这里的人感情丰富,热情奔放,对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更是热情大方。这里的人天性能言善辩情感丰富,溢于言表的夸张表达方式会让你有一种一见如故,好像老朋友一样。

  这里的人特别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幼其乐感天性强烈。尽管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无法与我们相比,但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到处都是自发的露天舞场,他们群而舞之通宵达旦,乐此不疲,这正是几内亚人民开朗豁达性格的最好写照。

  出国前,看过不少关于非洲的影视和传说,给人的印象除了荒漠炎热,就是野蛮原始,离文明相去甚远。但如果你真的置身其中,你会发现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罗丹曾有句名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发现美的确很重要。

  二、边境交响曲

  几内亚是个军事管制国家,与其相邻几个国家的关系都不是很融洽,特别是与利比里亚的关系,几内亚因利比里亚内战期间支持尤利姆派而与利泰勒政权介蒂较深,两国关系龃龉不断,边境磨擦和冲突更是司空见惯。

  我们第一个施工点就是距利比利亚仅一桥之隔的帕度勒高亚马边境哨所,这口井就是为哨所官兵解决饮水问题的。当地驻军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施工的第一天早上派了约五十人的官兵分乘两辆军车随同我们十几辆装备车荷枪实弹地护送我们,一路上十几辆车拉开一定距离烟尘滚滚地向前开去,真可谓浩浩荡荡。

  一到现场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钻探工作,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官兵在钻机不远处呈扇形面对边境密林处担任警戒。我们用的是潜孔锤钻机,相配套的是英格索兰空压机,在那寂静的森林里,一时间机器声轰然作响,蔽日的烟尘弥漫着整个山谷。

  不一会儿就听到了来自利比里亚那边回应的枪声。这边是潜孔锤悦耳的“当当当……”有节奏地钻探敲击声,那边是莫名其妙、惶恐不安的“哒哒哒......”机枪连击声。两种声音汇织成一曲震撼山谷的打击交响乐,身临其境,真有一种爽快刺激,莫名兴奋的感觉,早把危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边境上施工十分的危险,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劫持人质,抢夺设备甚至人员伤亡的事情。

  二○○三年八月份,我们又接到一份驻瑞士国际红十字会拨款援建的几十眼散井任务,当时正值雨季,这几十眼散井基本上分布在与科特迪瓦接壤的边境村庄上。科特迪瓦与几内亚也是一种不冷不热的关系,边境上是是非非也是接连不断,这无疑给我们增添了不小的压力。经反复考虑,我们还是决定带队伍实行分片突击,速战速决。为保证中国专家的安全,上级要求中国专家一律住进酋长家里,白天抓紧施工,钻井一结束迅速撤离。

  这一天真是天算不如人算,一眼水井打到近黄昏才完成,我们不顾那些疲惫不堪的工人们的极力反对,强令立刻撤离工地。就在我们撤离村庄后的两小时左右,科特迪瓦那边一下子来了几十号武装分子四处搜索打井队伍,试图抢夺打井设备,并与当地村民发生了枪战。

  第二天,当我们从几内亚军方调查组那里获悉这一情况时,大家都觉得非常的幸运和激动,幸庆避过了一场劫难。

  三、男人女人和孩子

  “男尊女卑”可以说是我们儒家的经典,其思想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可如果不走进几内亚,谁又能想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当地人们心中竟是如此的深透。我甚至怀疑“男尊女卑”是不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孔孟先生当年是不是到此一游,像佛教那样在印度取经而在中国集大成一样 ?

  几内亚男少女多,依照伊斯兰教法律规定:男子可蓄妻四房,第四房可任意休换,这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里就已确定了妇女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

  在我们所到之处,无处不见妇女头上顶着盆钵,背上背着孩子,手中牵着孩子,甚至怀里还兜着孩子。在哪里妇女只是一个生育的工具,一个劳作的工具。

  钻探队伍每到一处施工,周围全是那些身着长衣脚穿拖鞋的黑老爷们。他们煮着咖啡,吃着花生叽叽咕咕悠闲地坐着聊着看着热闹,直到我们收工而散。而妇女们几乎都是光着上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在山地里弯腰曲背地劳作。就拿洗浴来说,女人基本上都是成群结队地到野外河滩上洗浴,回来时每人头上都顶着一大盆清水,那是供奉男人在家洗浴用的。

  几内亚的青年男女对婚姻伦理比较随意,相聚言欢,随聚随散,责任和义务无从谈起。

  正因为该国的青年淡薄责任和义务,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结婚男女却不多,而这种随意交往导致的后果是:孩子落地后就寄托在女方母亲家,娘家就是外孙(女)的收容所。而对于当事的青年男女来说也不存在任何社会压力,一切顺乎自然,大家彼此彼此。

  几内亚儿童的成长完全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农村,儿童死亡率特别高,根本问题就是社会卫生保障问题,再就是相当一部分成人对家庭和社会缺少应有的责任感。

  四、嘎马拉与苏马

  嘎马拉与苏马都是七十年代末几内亚公派到我国的留学生。

  长期以来,几政府为振兴经济发展不断的派送各类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他们二位就是其中的幸运者。回国后尽管经历坎坷,二位还是先后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找到了这份翻译工作,尽管学非所用,但能拿到三十万西非法郎(合计人民币1200元)月薪在当地来讲已是令很多公职人员羡慕不已的事情了。

  嘎马拉毕业于大连航海学院,多年的中国生活使他成为一个中国通。不谋其面,只闻其声或观其行,绝对与东北大汉无异。特别是他那“拉倒吧”的口头禅真是别有一番东北味,其人直白,大大咧咧,身为工会主席的他在维护本国工人正当权利,加强工人与项目部的沟通合作,促进生产发展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是我们的好朋友。

  求知是他最大的特点,只要一闲下来,他总是手捧一本书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喜欢研究中国的语法和方言,他的翻译能力在同行中是一流的。

  他与我有个口头协议,即他教我法语,我教他汉语方言,有一次我与德国监理在施工现场因工有些不愉快,我脱口就用芜湖方言说了一句粗话,就这一句粗话竟让他想了一晚上,其苦心治学可见一斑。

  应我的要求,嘎马拉教我的第一句法语就是:“度乌阿巴雷热巴光雷”(意为:抱歉,你说的话我听不懂),可就这一句话,我硬是摇头晃脑地背了几天。而当我第一次用这句法语回答人群的问话时,对方却是一脸的迷惑,接着又朝我叽哩哇啦的说着什么。我纳闷地看着嘎马拉:难道我说错啦?这时嘎马拉笑嘻嘻的过来告诉我:“何先生:他们刚才问我:这位中国人说的就是法语,可为什么还说听不懂法语呢?”我告诉他们:这位中国人就会这么一句法语,还是才学的,请大家不要误会。说完我们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第一次用法语跟外国人对话竟是如此的滑稽,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偷着乐。

  苏马与嘎马拉留学中国的时间差不多,就读于广西农业学院。嘎马拉调离后苏马接任我们翻译,苏马虽然学业不佳,但毕竟在中国也有一段的生活经历,与我们吹吹牛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可在日常的翻译工作中是不是得体到位,起初谁也没在意,直到有一次闹了一个笑话才知道这位先生的茶壶里有几个饺子。

  二○○三年八月(雨季),我奉命带领一干人马到一个叫克西度古的地方增援那里的水井钻探项目,第一口井就打的非常漂亮,六十多米处遇含水层,水量为每小时八十多立方。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流淌不息,围观的人群更是欢声雷动沸腾不止。兴奋之余,我将新任机长穆汗穆德叫到身边高兴地对苏马说:“苏马,你告诉穆汗穆德,他上任的第一口井就打的非常漂亮,我向他表示祝贺!”只见苏马在穆汗穆德面前比比划划,唧唧哇哇一阵之后,穆汗穆德只是一个劲地眨巴着眼睛,看看苏马而后又看看我,一副大惑不解的神态。

  “苏马,他可能没听懂,你再说一遍。”

  “行,没问题”。只见他又是一阵唧唧哇哇,比比划划,可穆汗穆德仍是一副迷惑不解状。同时我也明显地看到了苏马脸上那一闪即逝的焦虑神态。

  这时我已意识到苏马的翻译有问题,便着急的问道:“苏马,告诉我你是怎么翻译的?”苏马紧接着说:“啊,何先生,我告诉他,‘你打了一个井,何先生特别欢迎你’”,我一听鼻子都气歪了,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嘛,你让穆汗穆德怎么理解呢?

  第二天,他竟然找来一本广西农大发的《汉法词典》对着上面煞有介事地指指戳戳让我看,还不住地说:“何先生,你看啊,祝贺就是欢迎的意思嘛”。这是苏马与我们合作期间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五、在异国生活

  很多人一定好奇我们在非洲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们在那里的工作是非常紧张的,尤其是在语言障碍的情况下,遇到工作难题而无人商讨时所费得精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野外工地距我们专家大院有一百多公里,耗在路上的颠簸就得三四个小时,天天如此。在这里工作,你必须要有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你既是工地的指挥者又是工地的技术员,你是中国专家,你的技术代表着中国的技术,“为中国争光”,这是你每天所坚守的至高无上的信念。

  每位专家都配备一辆尼桑皮卡车,一名驾驶员、一名翻译。需要到较远的地方设分营工作时另配一名佣人,应该说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一般来说,我们每天工作程序是早上五点半起床,在佣人的细心照料下,完成洗漱和早餐,六点左右乘车出发,直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到营地,日复一日如此这般机械。星期日休息,当工人们都换了装休闲去了,而我们却要充分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整理资料,指挥后勤人员维修保养机械设备,为下星期出营作好各方面准备。

  在这里最恼人的就是疟疾,一旦染上疟疾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一月或半月就会复发一次,高烧不退。由于都是单人分片负责,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了抢工期,我们只能将药剂带到施工现场往芒果树上一挂,一边吊水一边顽强地指挥钻探。我是幸运的,只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工作有紧张的时候,也有轻松的时候,那就是雨季的到来。雨季是不能到野外工作的,这时候老同志回国休假,新同志留守营地。情致上来还可带上驾驶员到风景区采风观光,当一回“外国游客”。

  我们的厨师都是从国内精挑细选过去的,他们的厨艺都非常的精湛,伙食标准每月两百美金,生活水准是比较高的,当地的物价与国内基本相当,只是蔬菜太贵。一颗小小的生菜价格相当于一元人民币;一颗小蒜头的价格相当于两元人民币。

  几内亚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为伊士兰教徒,在大街上是看不到猪肉的,我们都是托当地的人到偏僻的地方买生猪回来宰杀,有趣的是猪下水最终都是被护院的保安给煮吃了,他们都是伊士兰教徒,而当我们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也吃猪肉时,保安却只是笑而不答。

  带鱼、海蟹等一些水产品伊士兰教的人是不吃的,他们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丑陋的,丑陋的东西是不可吃的。因此,这些水产品在当地相当的便宜,可真的美坏了我们这些“西咯瓦干”(法语:中国人)。

  六、结束语

  几内亚的工作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那种深情友谊,同时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稳定和科技进步,只有稳定的环境、科技的进步才能促进国富民强,只有富强了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几两国的关系正像江泽民所说的那样:中几友谊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造和培养起来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已深入人心。

  (本文其中几篇章2006年11月21日发表于《地质勘查导报》中国国土资源网转载)


联系我们 | 皖ICP备07012306号公安备案号 34020202000373

Copyright 2019, 安徽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版权所有 www.ersh.cn.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黄山东路山水大厦 邮编:241000 技术支持:辰光网络

荣晖新材料 联邦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