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文明创建

Civilization create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文化园地

平凡之中见奉献

发布时间:2007-08-16 14:07:00     次浏览
——记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方跃辉同志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今年5月下旬,工勘院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方跃辉同志,接受了火龙岗四联小区小煤窑巷道的物探工作。目的是探测小区建设基地下面小煤窑遗留巷道的分布...

  ——记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方跃辉同志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今年5月下旬,工勘院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方跃辉同志,接受了火龙岗四联小区小煤窑巷道的物探工作。目的是探测小区建设基地下面小煤窑遗留巷道的分布情况,以供小区建设者们参考处理。由于人手不够,工勘院还聘用了三名临时工,承担一些搬运、布线等辅助工作。

  是工程师,也是工人

  5月21日上午8时许,汽车在机耕路上几经颠簸到达了工作场地。一下汽车,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已刈割的农田里,整齐地排列着一茬茬枯干的秸桩。除了几根水泥电线杆,光秃秃的田野上没有任何遮蔽物。此刻,方跃辉正站在田边,面对手中的图纸,凝神静思,不时抬头远望,目测物探线路的走向、间距,计划着该作几条线路,做到心中有数。

  少顷,他向工人交代了第一条线路的方位后,便肩背手提,一趟又一趟地将仪器及四人所带物品运到几十米开外的探测点。其实这些事本应由工人承担,但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他从不把辅助工作完全推给工人去干,自己在一旁坐等。而是在工人布线的同时,自己充当起搬运工的角色。待到运完物品,调试好仪器,工人的缆线也即将布完,遂可快速地进入到实质性的探测阶段。

  由于工人都是临时聘用的,缺乏工作经验,在布线过程中,经常出现绞线的情况。一大捆缆线绞在一起,分不清,理还乱,误时费力。工人们便心浮气躁,甚至相互埋怨。这时方跃辉总是接过凌乱的线捆,一边有条不紊地理顺缆线,一边笑吟吟地告诫身边的工人:“这事不能急,越急越乱。”直到布完线,工人坐在一旁休息的时候,他才专心致志地操纵起仪器,独自开始一个工程师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也只有在此时,外人才知道,这位肤色黝黑,脸上总带着憨厚微笑的汉子,就是这项工程的负责人。只不过他从不作“君子动口不动手”式的指挥,不论份内分外的工作,他都身体力行。因此,他既是负责人又是普通一兵,是工程师,也是工人。

  今天,决不止三十二度

  午饭后,当他们再次踏入作业场地,正是骄阳似火的正午时分。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如同走进蒸笼一般,炙热难当。虽说是5月份,但这几天却出现了反常的高温,据天气预报称,今天最高温度为32℃。

  完成布线的工人们,都躲进田野尽头的树阴下避暑去了。远远望去,赤裸的田间只留下方跃辉傍在仪器旁孤零零的蹲姿,一动不动。在枯黄色的背景中,定格成一个圆形的黑点。泥土和秸桩丛里散发出的暑气,形成一道飘忽颤动的热气层,笼罩着,吞噬着黑点。就这样,方跃辉同志头顶炽烈的阳光,忍受暑热的烘烤,任汗珠顺着额头、面颊滚落到地上,他甚至连擦把汗都不能。因为仪器的显示屏反射着刺眼的强光,根本看不见屏幕上的数字。他只有前曲身体,用双手罩在显示屏上,遮住光照,才能清晰地观察到变化不停的数据。

  方跃辉也是年近五十的人了,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他不畏高温煎熬,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惜用身体创造适宜工作的条件。大而视之,在整个工作日里,他一直忙碌在烈日的暴晒下,没有一次因为避暑而稍稍休息于树荫下或屋檐旁。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地质工作者野外作业的艰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数据观察大约进行了二十几分钟。忽然,十几米远的田里平地冒出一阵浓烟,浓烟下刹时腾起一道一米高的火墙,火墙恰好平行于缆线的走向并正向缆线迅速地蔓延过来。原来,一位农民正在田间放火焚烧秸桩。9米、8米……火墙在干燥天气的帮助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方工,方工,火快要烧到缆线了,怎么办!”树荫下的工人一面奔向缆线,一面焦急地呼喊着。呼声惊醒了沉浸在数据中的方跃辉,他抬头环视着火情,略加思考,果断地向远处摆了摆手,继续埋头工作。实际上他心里和工人一样着急:不撤线,就有火燎线毁的危险;撤线,探测工作已接近尾声。孰轻孰重?时间紧迫,不容犹豫,他选择了不撤线,决心与火魔争抢时间。

  终于,凶猛的火势被一道相邻的田埂阻断了去路,距离缆线已不足2米,好险!在大火熄灭的同时,方耀辉也完成了探测工作。他如释重负地吁了一口气,感觉有些头晕脑胀、口干舌燥,他连续喝了几口被太阳晒得滚热的矿泉水,浑身已是汗流浃背、衣衫浸湿。这也难怪,原本燥热的天气,偏遇烈火加盟,更兼临机处置突发情况时的焦虑,确实让人不堪其热。正如一位工人所说的那样:“乖乖,今天真热,决不止三十二度!”

  一根铁桩也不能丢

  “工作着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如何,则是贯穿于整个工作始末的灵魂。只有保持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从而创造出优良的佳绩。

  方跃辉同志就是这样一种人。

  这次物探,线路都比较长。以物探仪为中心,电缆沿直线向两边各延伸90米,全长180米。每3米设一根接地铁桩,铁桩长约一尺,食指粗细,一头插入地下,一头扣接着缆线上对等的电极杆。共60 根接地桩,60个扣接点。一般来说,仪器上的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大都是由于接地不良造成的——或某些接地桩入地深度不够;或某些扣接点配合不紧密等。

  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方耀辉总是亲自去查线。尽管工人们一再要求:“方工,这些事让我们去干就行了。”他还是憨笑着摇摇头,因为工人们都是生手,没有经验,线又是他们布的,再由他们去查线,万一疏漏,还得重新再查。这并非轻视工人,而是责任使然。从接受任务那一刻起,整个工程的技术、工期、成败均由方跃辉一力承担。所以他决不允许任何技术失误和延误时间的情况发生。查线时,他弯腰俯首,仔细查看每一处接地桩和扣接点,一会儿蹲下身去,一会儿徐徐前行。遇坡爬坡,遇沟下沟,遇草拨草。直至查完180米长的线路,确认故障已经排除,才满意地回到原处。

  劳碌的一天即将过去了。夕阳已端坐在西山的脊梁,汽车也静静地守候在机耕路上。“收工吧,回去啦!”随着方跃辉一声吆喝,大家很快就把东西搬上了汽车。然而,在清点工具时,60根铁桩却只有59根,少了一根。回家的轻松气氛顿时消失殆尽,几双眼睛同时转向方耀辉。“找!”方跃辉转身径直向夕辉残照的田野走去,工人们紧随其后,四人稀稀疏疏地散落在农田中,仔细地搜索着。要想在这么一大片田地里寻找一根长不盈尺的铁杆,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还好,大约半小时的光景,方跃辉终于在机耕路边的一蓬草丛中发现了那根铁桩“找到了,找到了!”他手举铁桩,高兴地叫起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工人们也笑了,笑的那么灿烂。可就在找到铁桩之前,一位工人曾用失望地口吻向方跃辉建议:“实在找不到,回去用一截钢筋代替不也行吗?”方耀辉说:“行也行,可是……”话虽没有说完,但工人却从他那坚定的眼神中,读懂了这句话的下文:一定要找到它,一根铁桩也不能丢。

  技术部里的灯光

  夜色刚刚落下帷幕。休闲的人们或徜徉在公园的花坛曲径间;或坐在电视机前,挑选自己喜爱的节目,享受着安恬温馨的生活。而山水大厦6楼的技术部里却亮起了灯光。方跃辉正坐在办公桌前,整理白天获取的数据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输入电脑,制作成彩色的视图,潜心地分析、研究着四联小区地下巷道的分布情况。

  一位白天参与作业的工人也绕有兴趣地走进技术部。于是,出现了下面一段对话:

  “方工,累了一天还不休息啊。”

  “是啊,对方催的紧嘛,得赶快把结果搞出来。”

  “等工程结束了再作探测报告就是了。”

  “不行,那样时间来不及,并且对方需要每天的情况报告。这不,刚才还打电话催问今天的分析结果。”

  “不睬他!”工人半开玩笑地说。

  “那怎么行,客户至上嘛。”方跃辉也笑着答到。

  “工程什么时候结束?”

  “明天再有半天就干完了。”

  “不是说要三天才能完成吗,这才两天半啊。”

  “原来计划三天,但工程干得顺利,所以提前了半天。”

  “这次物探,院里能赚多少钱?”

  “大概有两万元左右的利润吧,具体数字要等结算后才知道,不过也差不了多少。”

  这时,响起了一阵悠扬的手机铃声,方跃辉打开手机:“喂,好,好……我马上就搞好……把结果告诉你。”

  “你看,对方又来催了。”方跃辉指了指手机。

  “那我走了,方工,你忙吧。”

  空荡荡的技术部里又沉寂下来,方跃辉继续伏案工作,直到夜里十点钟。

  技术部的灯光熄灭了。

  这里记叙了方跃辉同志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没有波澜起伏的曲折,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许,对于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不值一提的平常事。但就是这平常中却分明透露着不平常的东西,他蕴含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地质工作者可贵的品质——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强烈责任感。这一切凝结成一种精神——甘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

  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见精神。

  如果每一位二水职工都能积极踏实地做好点滴工作,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每一个工作日。那么,“一体两翼、强院富民”战略目标实现的那一天,还会远吗。 (通讯员 李山鹰)


联系我们 | 皖ICP备07012306号公安备案号 34020202000373

Copyright 2019, 安徽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版权所有 www.ersh.cn.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黄山东路山水大厦 邮编:241000 技术支持:辰光网络

荣晖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