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苏贵芬
说起梦想,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都曾有过自己的梦想,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梦想不是一个普通的愿望,她是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人生理想,梦想不是一个平凡的渴望,她是我们完善生命、做好事业的内在动力。
小学的时候,我梦想着成为一名教师,因为教师是个很光荣的职业,老师是园丁,老师是蜡烛,培养了别人,奉献了自己。在梦想的的指引下我努力学习,认真练习普通话,梦想着有一天能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上初中的时候,我梦想着能当一名军人,因为军人是那么的英勇威武,凛然正气,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于是课余时间我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梦想着某天能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是多么的英姿飒爽。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还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虽然儿时的梦想很多没有实现,但是都是我成长的印记,记录着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为梦想奋斗的历程。
2003年我参加高考,由于非典的不期而至使学习氛围变得十分凝重,同学们的恐慌心理与日俱增,很多人都没有心思复习考试,导致升学率大大降低。然而就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考上了大学,并选择了我的专业-地质工程。当时亲戚朋友都劝我选英语或者计算机等专业,说地质行业太辛苦不适合女孩子。但是我毅然坚定自己的想法,开始了我的地质梦。大学的理论学习奠定了我的基础,让我对地质有了更深的了解,野外实习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地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8年5月12日,那是个令所有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刻,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多少个的生命埋葬于废墟之下…那一刻时间停滞,通信中断,多少个家庭亲人失散,家破人亡…然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灾难面前没有低头,迅速启动了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为数万灾民构建了新的家园。是什么让我们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是什么给予我们新生的力量,是什么给了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是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的地质工作者,我陪同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看到震后满目疮痍,遍地废墟,一片荒凉的景象;灾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到处弥漫着凄惨的气息,心里感到无比的刺痛。我们在灾区做岩石取样、水样调查、震后灾害评估,震后重建选址,每天和灾民吃着一样的馒头,喝着一样的矿泉水,住着一样的帐篷。就在那个时候,我感到作为一名地质人员肩负的责任重大,也为能在震后做地质调查服务灾民,感到一丝慰藉。这些经历看似微不足道,却更加坚定了我做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决心。
从那以后我主动向老师申请出野外,因为野外实践才是地质人员获得第一手材料的最佳途径。于是我参加了云南至桂林段铁路选址的野外项目,那时正是7、8月份的广西,室外温度高达50度,一下车热浪就扑面而来,踩着滚热发烫的柏油路,我们的野外征程开始了。我们兵分两组,每组三男一女,每天都是踏着露珠出门,披着月光回来,我们拿着地质图找泉眼、查暗河、测流量,取水样,就这样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中午只能带点干粮充饥。有的时候甚至在山林里迷了路,我们就找当地的老乡帮忙带路。同行时,我一直紧跟队伍,从未掉队。
由于炎热的天气和水土不服,一天半夜我突然发烧,头晕目眩,浑身无力,大家赶紧把我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为中暑,然后给我打了点滴,开了药,并嘱咐我一定要多注意休息。第二天我感觉自己身体好些了,就主动要求与大家继续跑野外,师姐为难的说,你身体不舒服还是留住地休息吧。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分工,我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整体的工作进程,我还是坚持着与大家一起出去,继续投身于户外滚滚的热潮中。就这样我们跑了将近两个月,终于圆满完成了野外调查任务。看着填的满满的地质图和野外记录本,我们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走上工作岗位已是4个年头,虽然我现在的工作已不需要经常出野外,但是我依然惦记着野外工作的那份地质情,那种亲近大自然学习地质知识的亲切感。工作和生活中的实践一次次的告诉我,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你的天赋比别人高,而是你付出的辛劳比别人多,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这样勉励自己。
作为一名平凡的地质工作者,或许我们没有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或许我们的野外环境还很艰苦,或许我们的生活条件还不够理想。但我坚信: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岗位,只要满怀奉献地质事业的一腔热忱,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工作,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更好,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自身价值,也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记得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工作中我会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力求做到更好,小到写一份地质年报,大到做甲级资质延续,我都会认真对待,精益求精。只要我们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最普通的价值,那我们这么多平凡就铸就了二水的非凡,这么多普通就成就了二水的辉煌。
各位亲爱的同事们、朋友们,地质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选择了地质,就选择了无怨无悔的付出。二水的发展同样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我们不畏艰辛,奋勇向前,传承“三光荣”的地质精神,为第二水文院的明天再创佳绩,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再续辉煌!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我们的青春与热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以上为院“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
联系我们 | 皖ICP备07012306号|公安备案号 34020202000373
Copyright 2019, 安徽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版权所有 www.ersh.cn.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黄山东路山水大厦 邮编:241000 技术支持:辰光网络